孩子7歲前的數學怎麼教?掌握8項學習重點
孩子7歲前的數學怎麼教?掌握8項學習重點
學齡前就要學數學嗎? 那該學什麼呢?
幼兒自出生就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,這是使幼兒觀察、學習事物的內趨力,若正確利用此天賦,幼兒將會對習得的事物產生成就感和豁然開朗之新鮮感,進而對學習感興趣,而興趣正是支撐著人們持續邁進的動力。若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獲得成就感,日後也將有極大可能產生興趣,成為班上那位「數學小天才」。因此,在正式接觸學校教科書之前,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成為更願意接觸數學的人,也就是擁有喜歡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特質。
【延伸閱讀】〈數學好難太抽象?用對方法,學習數學變樂趣〉
不直接教導數學觀念,該如何學習?
首先把注意力放在培養興趣的核心:好奇心和成就感,當孩子第一次接觸一項新事物會有想了解的念頭,就是好奇心作用的開始,因此學習的素材必定要選擇對他們不乏味的;而要使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獲得成就感,就要選擇有挑戰性卻有機會突破的,當他們覺得內容很有趣,進而想要挑戰更難的問題,就像打遊戲破關卡一樣,想要繼續晉級只為成就感帶來的喜悅。

檢視是否能感知著數、量、形、類別、次序、空間、時間、數字變化
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,生活化即是最好的方式,讓孩子感受到生活處處皆有數。藉由以下方法簡單判斷教學是否助於學數學所需能力培養:
項目 | 方法 |
生活中的例子 |
數 | 平時即可養成數數習慣,嘗試讓孩子從1數到100。 | 陪著孩子數一數今天讀了多少本繪本? |
量 | 將數數的觀念(抽象)連結到數量的概念(具體)。 | 桌上有幾顆橘子?路上有幾台車? |
形 | 在生活中遇到有形的事物時試著引起孩子注意,讓孩子對形狀有更深刻的理解。 | 籃球是什麼形狀?御飯糰又是什麼形狀呢? |
類別 | 讓孩子了解「分類」是什麼概念,最好的方式即是透過生活中的事物舉例說明。 | 告訴孩子超商裡有蔬果區、麵包區、零食區、生活用品區等等。 |
次序 | 將物品排列呈現在孩子眼前,學習事物有先後次序的特質。 | 將玩具由低至高或大到小進行排序。 |
空間 | 利用常去的地點建構孩子腦中的空間地圖。 | 幼兒園的左邊是孩子最愛吃的麥當勞、我們家對面有一家超商。 |
時間 | 嘗試教導孩子看時鐘。 | 現在是幾點呢:長針指到了幾點、短針又指到了幾點。 |
數字變化 | 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情境題引導孩子思考數量變化之間的關係。 | 桌上有五顆蘋果,姊姊今天吃了兩顆,還剩多少顆呢? |
可藉由參考以上方式自創生活情境題,將有助於孩子在日常中培養出對數字的敏感度及邏輯思考,未來接觸數學時更能了解數學就在身活周遭,同時也培養出學習數學的潛能,擺脫對於數學深奧難懂又不實用的刻板印象。
和孩子一起掌握更多玩中學數學的秘訣
現在加入魔數 LINE,馬上領取【 99乘法遊戲素材包 】
還有不定期學習資源與教育知識分享!